陕西西安施氏(施家寨、高铁寨)/施万公-施真公-施忠公(西安)-施广公(高铁寨)支系
2020-02-06 16:57:35
1345
收藏
管理
谱载始祖/始迁祖/肇基祖名讳与简介
施万-施真-施忠
始迁祖/肇基祖的祖居地
施万,元末庐州人,即明代南直隶庐州府巢县(今安徽省巢湖市)
始迁祖/肇基祖的定居地
施忠(西安)-施广(高铁寨),子二,长子施礼(高铁寨)次子施祝(施家寨)
该支系迁移历史
4块墓志揭示施姓一族渊源祖先是明秦王右护卫正千户
58岁的施宁学曾在过去的30多年里担任施家寨的村支书,他告诉记者:“2005年发现这4通墓志之前,我们家族的身世早已在漫长的历史中被淹没了。这4通墓志每块大约都刻有500个文字,详实地记录了最早来到西安的施家祖先的经历。现在,我们施家从元末到明代嘉靖十一年的历史脉络都已经搞清楚了。”
在施家族人世代相传的说法中,他们一直称自己的祖先是南方人,从明朝起迁居到了西安的汉城内。但是,由于年代太过久远,施家人的祖先究竟是谁?他们的祖籍究竟在哪里?传说中的“五驸马”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这些疑问能从4块墓志上得到解答吗?
49岁的施满学是一位历史爱好者,在拿着祖先墓志拓片拜访过许多专家学者之后,他弄清了墓志上记载的内容。施满学说,4块墓志上总共记载了施家11代人的历史,其中所述的施姓第一位祖先是施万,接下来依次是施庆,施真,施忠,施广,施礼、施祝两兄弟,其中,施礼的后代依次是施杰,施坚,施庭吉,施慱,京儿,施祝的后代仅记载到其子施彰、施仪、施侃三人。出土的四块墓志,分别是属于施广、施礼、施杰、施坚。
最早的一块墓志的主人是施广,其年代在明成化年间,墓志上记载了施广父亲施忠、祖父施真、曾祖施庆,以及高祖父施万的事迹。
施万是元末庐州人,即明代南直隶庐州府巢县(今安徽省巢湖市)人,施万的儿子施真长大后成为元朝的一名军人,朱元璋在凤阳起义后,施真所在的汉人部队也起义了,施广的墓志中记载施真:“值元季,从武,际遇皇明,历战有功。”像施真这样,在朱元璋起义后归附的元朝士兵,属于“归附”军人。明朝建立后,施真就被调往江阴卫(今江苏省江阴市)作“百户”(统领百户所的军官)。
朱元璋得天下后,分封诸子到各地为王,其二子朱樉被封为秦王,藩邸在西安。朱樉到西安就藩之前,施真便被调为朱樉的护卫,并升为西安左护卫的一位“副千户”(武烈将军),调往西安。施真的儿子施忠也随父亲一起来到西安,施真死后,施忠继承了父亲的官职。明初,北方地区尚不安定,施忠也被调往北方,立下了战功,被升为“正千户”(统领以千人为单位的“千户所”的军官)。秦王朱樉到西安正式就藩之后,施忠被调为西安右护卫,此后的施家世代,便一直世袭西安右护卫正千户(正五品武官)武德将军的官职。
施忠的儿子施广继承了父亲的官职,还曾一度在北方与残元势力作战,建立了功勋,这时已经到了明永乐年间。施家就是在施广时,定居在了西安城北边的高铁寨。施广的儿子施礼继承了正千户,定居高铁寨,施礼的弟弟施祝便迁到了离高铁寨不远的汉城施家寨居住。
施家寨人一直传说自己是“五驸马”的后代,这又如何解释呢?施满学说,迁居汉城的施祝有三个儿子,其中一个名叫施彰,墓志记载,施彰是“永兴王的仪宾”,用现在的话讲,就是永兴王的女婿。施彰在施广的孙子辈中排行老五,所以,施家后人就有了“五驸马”的传说。所以,现在施家寨的施姓都是施祝一支的后代。
据墓志记载,居住在高铁寨的施礼生子施杰,施杰子名叫施坚,施坚有十个儿子,其中一个叫施庭吉,施庭吉的儿子名施慱,慱子叫京儿,大概在施坚去世时,京儿还是个孩童,没有正式取名。墓志中还记载,明代施家的历任千户武德将军中,还有一位将军的夫人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。
该支迁派信息
施忠(西安)-施广(高铁寨),子二,长子施礼(高铁寨)次子施祝(施家寨)
该支修谱记录
一修时间:
一修人员:
二修时间:
二修人员:
三修时间:
三修人员:
四修时间:
四修人员:
五修时间:
五修人员:
六修时间:
六修人员:
该支后人分布村庄列表
本支系分布村庄名字:
1.按行政区划:
2.按迁移历史: